对外合作【停用】
20年足音铿锵砥砺歌行 新时代信心满怀激昂跨越
引 言
夏日的贵阳,到处充满燃烧的激情,一派壮丽的画卷。
7月1日,在党的生日之际,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又一次奏响了激昂跨越的乐章——迎来了贵阳脑科医院二十周年纪念日。
时光倒回1996年7月1日这一天:“贵阳脑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协作医院”,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立。2007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观山湖区,同时挂牌“贵阳市金阳医院”。
这不是简单的变名换牌,是二医人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恪守“厚德、术精、博学、创新”的院训,努力探寻立院之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技兴医、特色兴院”的发展创新之路。
二十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医院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巨变:跻身“全国百佳医院”行列,获得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称号,成功打造出“脑科、皮肤、肿瘤”三大特色专科。先后与相关方面协作创办了“中日友好医院协作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协作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病贵阳协作中心”、“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病协作中心”。
伴随着二医人铿锵创业的足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奋力拼搏、强劲发展的脉动……
神经外科:高质量精湛技术实现临床脑外科医疗跨越发展
7岁的小春雨,口水不止,视听失聪,神经收缩。
2014年11月,小春雨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经多家医院检查,小春雨的大脑患上了胶质瘤。由于切除手术风险非常大,四处求医均被拒,建议小春雨家人带她到北京天坛医院治疗。因为去北京路途太远,小春雨家人万分纠结。
脑干胶质瘤是发生在脑桥,中脑和延髓的胶质瘤的统称。脑干是脑神经核、神经传导束和网状结构集中的部位,亦是心跳、呼吸中枢所在地,手术要求极高,贵州多家医院均不敢收治小春雨。
最后,经人介绍,小春雨和家人来到金阳医院碰碰“运气”。找到对脑干、岩斜区的大型肿瘤,颅底各种大型脑膜瘤、听神经瘤、三脑室肿瘤、垂体瘤,脊髓髓内肿瘤等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啃“硬骨头”的脑外科专家王诚。
幸运的是,王诚在与小春雨家人充分沟通,取得了小春雨家人的充分信任后,在经过8小时的手术后,小春雨脑干处5厘米的肿瘤被成功切除。这是我省第一例脑干胶质瘤切除手术。
王诚说,脑干相当于电脑的CPU,是人体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意识、运动感觉等。据统计,胶质瘤发病高峰群体为31岁—40岁年龄阶段,10岁左右儿童是该病发病率的小高峰,儿童多发病于小脑。主要症状为:持续头痛、行走不稳、肢体功能障碍。小春雨的肿瘤与脑干非常贴近,若是脑干损伤,将导致患者出现昏迷、没有呼吸、血压维持不住等情况。为小春雨的手术选择肿瘤分块经离,在脑干功能相对最少处切开2毫米—3毫米的手术眼将肿瘤取出。
与王诚名字相连的,还有另外一个首例。患“岩斜区脑膜瘤”、反复出现头昏头痛及面部麻木等症状的贵州人韩女士,专程从省外返回贵阳,到金阳医院求医。也由王诚主刀,成功完成手术。这是省内第一次采用颞下硬膜下岩前位小脑幕入路,切除脑干岩斜区肿瘤。
这种手术方法,目前只在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少数几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在贵州尚属首例。
王诚说因为肿瘤与脑干,神经血管相当接近,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创新使用“颞前入路”手术方法,创面大约缩小三分之一,手术空间只有2厘米左右,“对患者来说,能减少并发症。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长在这个地方的肿瘤是许多医生的手术禁区,在做这类手术时主刀医生必须得到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充分信任,手术必须一动不动全神贯注4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得定在那儿,眨个眼都得小心。”王诚说。
回忆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的成长历程,神经外科主任田军感慨万千:
1996年7月3日,刚刚挂牌3天的脑科医院,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院士走进贵阳脑科医院手术室,亲自为沿河自治县一名边远山区的孩子做了脑干肿瘤切除手术,一刀开创了贵阳脑科医院的新局面。
23天后的8月23日,以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罗世琪教授为首的北京天坛医院专家组进入贵阳脑科医院,从此,北京天坛医院一批又一批的著名专家,从未间断地在贵阳脑科医院支援和帮扶,长期轮流在贵阳脑科医院坐诊手术、传道授业。
田军说,当时神经外科只有8名医生,3名主治医生,5名住院医师,没有一名医生从事过神经外科工作,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精心指导下,毫无神经外科经验的医生们从疾病的诊断、CT、MRI阅读手术技能培训,一点一滴学起……
如今,神经外科已有医护人员140人,其中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6人,护士90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病房由20年前的一个病房增加到6个病房,床位由20年前的37张发展到今天的245张,开设了60张NICU病床,门急诊量15000余人次/年,专家门诊量6000人次/年,收治病人3532人/年,手术量为1200台次/年,介入治疗50台次/年。
此后,对于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能做出分析,并提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意见。对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肿瘤切除术、颈前入路颈椎间盘摘除术等神经外科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主任医师卓志平更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无私地将自己的医术传递给年轻一代
在田军、卓志平两位老主任的带领下,如今的贵阳脑科医院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
他们有刻苦钻研、擅长于颅内肿瘤及动脉瘤手术的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甘鸿川,有擅长急重症颅脑疾患及小儿神经外科研究的饶正西博士;有擅长重症脑疾病诊治、脊柱手术的杨向斌主任;有擅长颅内血管畸形介入及手术治疗的陈忠主任;有擅长脑室镜下垂体瘤及中线肿瘤手术的曹楚南主任;有擅长缺血性脑病治疗、对颈动脉斑块手术治疗的童挥主任医师……
一例、两例、三例……贵阳脑科医院在北京天坛医院的鼎力支助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的全力扶持和全体二医人的共同努力下,名声大振,云南、四川、重庆、福建、湖南等周边省市的患者也纷纷慕名前来……
神经外科近三年来累计完成重型颅脑外伤2463例,治愈率85%;高血压脑出血2781例,治愈率75%;胶质瘤1540例,治愈率92%;脑膜瘤1230例,治愈率96%;垂体瘤150例,治愈率98%;听神经瘤38例,治愈率98%;脑积水95例,治愈率98%;动脉瘤120例,治愈率97%;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痉挛65例,治愈率98%。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救治水平与实力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于2012年获得贵州省临床重点扶持学科,已成为省内具有影响力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2015年2月成为贵阳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
神经内科:积极探寻治病救人美好愿景激活医院内生动力
贵阳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主任、贵阳市卒中中心总监、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孙萍的脑海里永远也无法抹去这样一段记忆……
这一天,刚参加工作的孙萍正在神经内科上门诊。这时,一家三口走到孙萍眼前,青壮年男子正向孙萍描述:“医生,不知什么原因,这几天我一直头痛睡不着……”
还没说完,这名男子当即倒地死亡。孙萍和他的家人惊骇万分,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20年后的今天,这一幕还在孙萍眼前萦绕。她感慨地说:“要是在今天,也许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把患者救活……”
还有一位老人,因为脚痛无力,家人带他到全市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病因。半年后来到二医,孙萍一看就判断为典型的脑梗塞伴随帕金森症状,经核磁共振检查果然如此。
孙萍说:“脑梗塞若在24小时内发现可以通过溶栓恢复正常功能,错过了最佳治疗,就会导致老人终身与轮椅为伴,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
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孙萍最初对“像福尔摩斯侦探案情”样通过躯体症状倒推神经系统疾病充满了强烈的兴趣。
经历了这两桩事后,孙萍深深意识到神经系统病患的凶险、意识到贵州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对精准诊断和治疗的迫切需要。从此她踏上了艰难的神经系统学习之路,时至今日,人到中年的孙萍还在北京天坛医院攻读博士,贵阳、北京两头奔忙……
在孙萍的感召带领下,神经内科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先后派出多名人员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他们积极钻研新技术,提高诊治水平,使许多疑难疾病得到确诊与合理治疗。
神经内科一病房主任葛美,至今已记不清诊治过多少病人,也记不清为攻克疑难杂症,查阅国际国内医学文献,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而最让她难以忘怀的,还是被自己确诊并治愈全省首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病患者的故事。
患者正值青壮年,两年前,头部开始时不时剧烈疼痛,并伴有呕吐症状,多方求医未果,从云南昆明来到金阳医院。看着病人抱头在床上打滚惨叫,葛美心里一阵阵抽紧。她判断病人得了罕见的肥厚性硬脑膜炎。
为了确诊判断,连着一个多月,葛美成了市图书馆和医院图书馆的常客,一点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活检数据,终于得出结论。采取“大剂量激素对冲配合免疫制剂”疗法,三天之后,奇迹出现,饱受病痛折磨的年轻患者,泪流满面望着葛美:“谢谢!谢谢医生!你让我两年多来,第一次睡一个不被痛醒的安稳觉。”
听闻这个病例,“北京专家西部行”活动的专家组长、国内著名神经内科专家樊东升感慨不已:“没想到贵州的医生能确诊出这个病,没想到为了一个疑难症病人,贵州的医生可以没日没夜查那么多国际文献。”
从事神经内科工作30余年,在脑室发病、脊髓病变、椎体外系病变、各种头痛、头昏、眩晕等多种神经科疾病诊断、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的老主任、主任医师赵萍回忆过往,激情仍在燃烧——
1996年7月1日大家在繁忙、兴奋、期待中迎来了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的成立。“当时只有我一人进修过神经内科,从内科抽调到我科工作的年轻医生、护士皆缺乏神经内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当时医生共5名,平均年龄不足35岁,其中仅有一名主治医生,一名医生已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科室内仅剩下三名医生”赵萍说。
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神经内科首先制定出了规章制度,如病房、门诊同时开诊等。大家边学边干,一遍遍从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等书籍中掌握基本技能及基本理论知识,为收治病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间大家还自筹资金请贵医解剖教研室的老师定时到神经内科授课,多次请贵医神经内科知名专家董佑忠、赵明祥教授及省二医的张迪然院长到神经内科进行疑难病例查房、指导,快速提高了神经内科医生的业务水平。
勤学、苦干、巧干……贵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的一批专家快速成长起来……有担任中美脑血管病学院金勋章讲师,神经内科三病房科主任付蓉,有擅长诊治癫痫、脑血管病、锥体外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神经内科二病房科副主任龚玲。
经过20年的发展,神经内科组建了脑电图室,肌电图诱发电位室,经颅多普勒检查室,癫痫、脑血管病、神经心理、眩晕专病门诊,从二十年前的一个病房扩展为现在的3个病区及1个心身病房,病床数达到199张。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8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先后开展了高压氧舱,动脉、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使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病因得到进一步明确;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使脑感染性疾病等得到正确诊断。现已成为贵州省临床重点(扶持)学科,已基本建成脑血管病、癫痫、眩晕、心身疾病、帕金森病及记忆障碍等亚专科建设。
精诚合作:人才培养多学科合作并重为高速腾飞积蓄力量
“初步诊断为脑瘤,经影像精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初步诊断为垂体瘤,经影像精准诊断为鼻咽癌……只有精准的诊断,才会有精准的治疗。这些先进的设备还可以为边远山区的群众开展远程会诊、还可以进行精准的介入手术治疗……”
说起影像检查和介入治疗,贵阳脑科医院影像科老主任李德炯娓娓道来。如今已是贵阳市市管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常委兼秘书、贵阳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贵阳市介入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的李德炯对现代科技与精准治疗成竹在胸。
通过“贷款引资,横向联合”艰苦创业,介入科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以色列产1.5T核磁共振和超高螺旋CT,瑞典产X-刀,直线加速器,以及从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进口的先进设备为脑科医院精准诊断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苏金华是首批到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进修神经外科麻醉,如今成长为脑科医院麻醉第一人。说起麻醉技术,苏金华主任深有感悟:“别以为麻醉医生的作用仅仅只有‘打一针’那么容易。这几十年,我们都在努力读懂‘打一针’后面的丰富内涵。”谈笑之间他话锋一转:“与其说个人见证了医院发展,还不如说医院成就了我们这批人的青春岁月。”
苏金华说,医院发展的这20年,也是麻醉科全力发展的20年。从建立之初只有2个麻醉医生到现在已有16人的麻醉科团队,经过不断的壮大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医疗科室,同时也成为贵州省麻醉医生规培基地。如今,贵阳市医疗管理集团麻醉管理中心也在这里成立。
从市二医至今,检验科主任杨洪芬一干就是30年。1995年下半年,她被医院委派到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半年,学到了很多关于检验方面的新知识。
经过多年的发展,检验科开展的项目多达442项,41人的工作团队中,高级职称就有6人,硕士研究生6人,多年来取得了科研成果18余项。目前,针对脑科需要开展了脑脊液寡克隆条带检测、体液细胞玻片离心技术等技术。
为了更好地为脑科病人服务,1998年5月该院成立了康复科。由美籍理疗师进行物理、运动、作业、语言等治疗指导。为脑血管疾病各种后遗症康复进行治疗。7年多来坚持中西医结合,各种治疗手段并用,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过近20年的发展,贵阳脑科医院康复科已成为我省最专业,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康复治疗中心之一,采用对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的PT(运动治疗)、OT(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对中风偏瘫、截瘫、小儿脑瘫进行全面的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地预防了无数病患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使患者以社会平等一员重返社会。
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多年来,医院一直将人才培养与科室建设发展并重,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没有一个正高医生,副主任医生也只有区区19人。这家有着近80年办医历史的老牌医院,近20年来,在品牌专科上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新之路,通过几代人的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达2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91张,在职职工1400余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93人,其中国家二级专业技术岗1人,三级专业技术岗4人,省管专家2人,高级职称159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77名,中级职称255人。
院长梁显泉寄语
弹指一挥间,匆匆二十载。
廿年前,二医人苦寻立身之本、发展之路,进京取经,得天坛医院之助,确立发展脑科特色之策,由此拉开创办贵阳脑科医院的大幕。
廿年前,二医人,群策群力,开拓进取,选派一批批优秀儿女,拜别白发高堂,吻别娇妻情郎,泣别待哺幼儿,前赴后继,来到中国神经医学的圣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悬梁锥股,学成而归。
廿年前,天坛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倾力支持,一批批医学精英,以悬壶济世之心,神乎其神之技,远赴筑城,常驻我院,解民众之疾苦,授爱徒以奇招,至今不辍!
岁月不羁,天道酬勤。当年的创业者们,一头青丝已成华发,二十年的心血,铸成“贵阳脑科医院”的金字招牌,践行了“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二医精神,传承了“厚德、术精、博学、创新”的二医院训。后继者们争先恐后、不负重托,继续开创贵阳脑科医院的新时代,谱写华丽的新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二医已成为以脑科特色著称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展鲲鹏展翅之姿,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找不足、补短板,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作风,紧握天坛医院友谊之手,整合自身优质资源,解难题、破禁区,攻坚克难,成就斐然,二医作为“贵州的天坛”已深入人心,贵阳脑科医院正走向新的辉煌。
在贵阳脑科医院成立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贵阳脑科医院的建设者们致敬!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致敬!向给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阳市金阳医院、贵阳脑科医院无私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同行和朋友们致谢!
后 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于受报纸篇幅的局限,还有许多在贵阳脑科医院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们更多感人的事迹我们无法一一描述、名字无法一一提及。但是在贵州人民心中,专家们的名字、形象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摘自:2016年7月14日
《贵州日报》
记者:景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