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内镜微创技术新突破!——市二医(金阳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首例高难度十二指肠降部ESD术
清晨的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56岁的吴女士轻轻抚了抚腹部,露出如释重负的微笑。一周前,她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肠道保卫战”。而这场战役的胜利,得益于市二医(金阳医院)消化内科团队的一次技术突破——成功实施院内首例高难度十二指肠降部息肉样肿物ESD术。
一个月前,吴女士因反复上腹隐痛来到市二医就诊。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胃镜检查结果却让她心头一紧:十二指肠降部赫然“潜伏”一枚直径约3厘米的隆起肿物。“医生,这会不会是癌症?”面对吴女士的焦虑,消化内科主任杨卫文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结合增强CT与超声内镜,团队判断肿物良性可能性较大,但如此大的病灶若放任不管,未来癌变风险极高。
“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切除部分肠道,创伤大、恢复慢。如果能用内镜微创技术完整剥离,对患者是最好的选择。”杨卫文的话让吴女士重燃希望。然而,十二指肠手术素有“刀尖起舞”之称——周围密布胆管、胰腺,肠壁薄如蝉翼,术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胰瘘、穿孔,术后还可能面临胆汁腐蚀创面的风险。此前,十二指肠ESD手术仅在少数大型内镜中心开展。
4月25日,手术室无影灯下,气氛凝重。在消化内主任杨卫文、副主任朱键的指导下,由副主任医师刘正勇主刀。屏幕上,肿物紧贴十二指肠乳头,高频电刀每一次推进都需避开下方纵横交错的血管与腺体。就像在豆腐上雕花,力道多一分会穿孔,少一分又切不干净。经历近数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腺瘤”,吴女士恢复良好,一周内出院,一场潜在危机就此化解。
“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的切除。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杨卫文主任介绍。如今,这项技术已能完整切除病灶,保留器官功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让患者免受外科手术之苦。
市二医(金阳医院)消化内科的“武器库”远不止ESD。除常规开展普通及麻醉胃肠镜检查、超声胃肠镜检查外,还开展多项内镜下治疗术,如鼻空肠置管术、内镜下止血术、支架植入术、管腔狭窄扩张术、异物取出术、胃肠息肉EMR、消化道肿瘤ESD、ESE、ERC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L及EIS、内镜下内痔硬化及套扎治疗术、消化道早癌精细筛查等。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吴女士收拾行囊准备出院。对于市二医(金阳医院)的医护团队而言,这场“肠道保卫战”的胜利,只是他们攀登微创医学高峰的又一起点。